当前位置:首页 > 盲蛇 >

中国盲蛇、我国有2属4种钩盲蛇分布!

时间:2021-06-27 来源:毒蛇网 作者:蛇迷 点击:0

   导读:盲蛇是世界上最小的蛇类品种,它们长期栖息在底层,在腐败的树叶残枝下,不容易被发现,即使被发现了,还以为是蚯蚓被忽视掉,因为它们体型本来就小。很多蛇友想了解中国盲蛇,盲蛇分布是比较广的蛇类,虽然看到的少,但我国有2属4种钩盲蛇分布!下面毒蛇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:
中国盲蛇图1

中国境内分布的盲蛇:

   我国有2属4种,包括钩盲蛇属Ramphotyphlops两种和盲蛇属Typhlops两种,常见如钩盲蛇R.braminus。
中国已知有4种:
   1、高雄盲蛇,仅见于台湾省;
   2、大盲蛇,见于云南金沙江边和海南岛,体内曾发现14个充分发育的胚胎;
   3、钩盲蛇,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(区),已知最北纪录为宜昌和重庆,产卵2~7枚,卵径12毫米×4毫米;
   4、白头钩盲蛇分布于香港。

高雄盲蛇:

高雄盲蛇图
   恒春盲蛇(学名:Typhlops koshunensis),也称为高雄盲蛇,因产地 而得名。为盲蛇科盲蛇属的爬行动物,属于脊索动物门,有鳞目,蛇亚目,是台湾的特有物种。分布于台湾本岛,常栖息于泥土中,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恒春。
   与一般盲蛇的外形相似,但体长可达27~29公分,眼睛退化,背部黑褐色腹面灰褐色头为钝圆状,体鳞为22~23纵列。
   为台湾特有种。可能生活于森林底层环境,仅有3个标本,在高雄与屏东所发现。极稀少,自1922年以后便未再有发现纪录。

大盲蛇:

大盲蛇图
   大盲蛇(学名:Typhlops diardii)是盲蛇科、盲蛇属的爬行动物。分布于印度、孟加拉国、缅甸、中印半岛北纬16°以北的地方以及大陆的海南、云南等地,生活习性为穴居。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越南南部。
   该种是盲蛇属中较大的个体,全长可达380毫米。吻鳞宽大,约占1/3头宽,鼻鳞未被鳞沟完全分为两半,仅腹方裂至鼻孔。上唇鳞4枚,眶前鳞1枚,与第2~3枚上唇鳞相切,眶上鳞1枚。眼鳞1枚,眼隐于其下,与第3~4枚上唇鳞相切。环体鳞28—28(26)—24(26)行。背面浅棕色或棕黑色,向体侧色渐淡;腹面棕灰色、浅黄色或灰褐色。
   国内分布:海南(尖峰岭)、云南(西双版纳、孟连、勐养、陇川、勐腊、绿春、河口)。

钩盲蛇:

钩盲蛇图
   钩盲蛇 (学名:Ramphotyphlops braminus)又名入耳蛇,是蛇目盲蛇科下的一种无毒蛇种,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,不过钩盲蛇的分布已推广至世界各地。钩盲蛇是栖息于地洞的蛇种,由于体型细小,加上善于掘洞,因此经常被误认为蚯蚓,唯一分别就是钩盲蛇的身体并没有分成明显的段节。钩盲蛇的学名,是由印度教名词“Brahmin(婆罗门)”拉丁化而来的。钩盲蛇下尚未有任何被确认的亚种。
   钩盲蛇体型细小幼长,平均体长约只有6至17厘米。它们的头部与尾巴两端外表是一样的,身体上也没有明显较为幼细的颈部,双眼已经退化成两颗小圆点。头部的鳞片非常细碎,而且与身体其它部位的鳞片大小相同,而尾巴末端则有一枚很细小的尖鳞。成年的钩盲蛇身体呈亮灰色或紫色。钩盲蛇的细小眼睛上盖有一片透明薄膜,显示其双眼已经失去视能。它们的眼睛并不能构成影像,不过仍有一定的感光能力。
   在中国,钩盲蛇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(区),已知最北纪录为宜昌和重庆。

白头钩盲蛇:

白头钩盲蛇图
   白头钩盲蛇(Ramphotyphlops albiceps Boulenger,1898)是盲蛇科钩盲蛇属的一种动物。依据文献记载香港2号标本的描述。一般体全长100-150 mm,最大全长200 mm。生活时身体棕黑色,背部较深,腹部较浅,头、颈、尾和肛部白色。
   中国分布在香港。国外分布于缅甸,马来西亚,泰国。
 
   声明: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与我们联系,。 上一页     下一页

   温馨提示:保护野生动物,杜绝野味,人人有责,它们不属于餐桌!
  • 下载app
     扫描二维码下载APP
  • 微信关注
     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
  • 广而告之

    广而告之


  • 毒蛇网:皖ICP备13012650号
  • 网站安全